企业如何规避海外并购风险

浙杭新闻/2012/01/10

中石化52亿美元收购葡萄牙能源公司30%股权;海航集团3.29亿欧元收购西班牙NH20%股权……近年来,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日益频繁,无论是案例数量还是金额都非常可观。然而,中企海外并购的成功率不到30%,远远低于全球水平。

中石化52亿美元收购葡萄牙能源公司30%股权;海航集团3.29亿欧元收购西班牙NH的20%股权……近年来,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日益频繁,无论是案例数量还是金额都非常可观。然而,中企海外并购的成功率不到30%,远远低于全球水平。

  那么,中企海外并购的现状究竟如何?企业存在哪些盲点?并购需要面对怎样的风险?又该如何规避?本期商学院将协同专家和专业律师,为企业海外并购指点迷津。

  中企海外并购升温

  董旭升:国内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的总体规模呈稳步增长态势。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《世界投资报告》显示,2002年到2009年间,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总额从10.47亿美元增长到335亿美元,海外并购的年增长率高达64%。虽然进出口贸易目前仍然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的主要贸易方式,但企业海外并购行为正在不断升温。而且,欧债危机悬而未决,众多海外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趋紧和业绩增长乏力的困境,从而给中企海外并购提供了难得契机。

 

  郑舒木: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正从单一的资源领域向其他行业拓展,但石油、矿产、煤炭等资源类行业仍占据着主导地位。据了解,去年,在采矿、金属以及化工等原材料行业,中国海外并购数量达67宗,在各行业中排名第一。不过,值得关注的是,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从“单一”向“多元”转变,尤其是在国内经济转型、谋求以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,许多中国公司开始对海外成熟市场的机器设备、汽车制造等行业进行投资,并投资高科技行业,以寻求引入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。

  目前,走出国门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仍以大型、超大型的垄断性国有企业为主,这些企业成为海外并购的先行军和主力军,为海外并购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。然而,它们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政府的支持。近年来,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也在快速增长,但在规模、影响等方面远远不及国企。

 

  朱美婷:总的来说,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正处于上升阶段。就德国而言,虽然目前来德国投资最多的是美国公司。但不少人相信,今后中国会取代美国。在德国,中国企业比较青睐名牌企业。德国有许多这样的企业,特别是在机械制造、汽配行业内,德国拥有不少世界著名的企业,他们的品牌历史悠久,在行业内知名度、认可度很高,而且这些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,收购起来不至于望尘莫及。

  企业“走出去”的风险和盲点

  董旭升:“并购”由两个部分组成——“兼并”和“收购”。何谓“兼并”,简言之,就是被兼并者消失了,它的法人代表、公司名称等等统统都不存在了。而“收购”不同,通俗地说,就是“你还是你,我还是我”,吉利收购沃尔沃就是如此,改变的是股权比例。目前,国内企业海外并购以“收购”这种方式为主,少“兼并”、难“兼并”是因为吃不掉对方的公司,即使吃了也难以消化。

 

  郑舒木:其实,国内企业海外投资和海外并购的风险如出一辙,主要有三种:政治风险、商业风险和法律风险(包括会遭遇的公司法、证券法等东道国法律风险)。

  2005年,中海油竞购尤尼科失败;去年,华为竞购摩托罗拉失败……远的不说,今年,中电投缅甸的密云水电站也是被缅甸政府紧急叫停。这些都是典型的受政治因素干扰而失败的案例,而企业往往处于被动地位。

  商业风险无可避免。中钢集团并购澳大利亚中西部铁矿石项目,就是由于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跌以及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而投资失败,而中铁建投资沙特轻轨项目也在海外巨亏。今年,中铝并购澳大利亚铝土矿项目又亏了3.4亿美元。

  在法律风险方面,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劳工风险。另外,知识产权风险的成因非常复杂。在海外并购中,股权交易或资产的交易涉及知识产权,而知识产权可能受限于某些条件,如知识产权的地域性、时效性,或继受人的认知程度,不一定能够随股权一并转移或同其他资产一样可以转移。

 

  朱美婷:不少企业还没有形成与律师合作的习惯,有的甚至认为尽职调查(指由中介机构在企业的配合下,对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文档、管理人员的背景、市场风险、管理风险、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做全面深入的审核,多发生在企业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和企业收购中)只是做做样子、走个程序而已,这种看法是不对的。

  此外,我发现很多人的思维方式比较倾向于笼统概括,比较重感情,而不太重视合同。中国企业家如果和目标公司的老板有业务关系,往往会认为,都是老朋友了,斤斤计较,伤感情,没面子。因此,中国企业往往会觉得律师没有必要把合同做得这么细致。这个观念有必要扭转。合同是未雨绸缪,要尽量对最坏的情况事先做好应对的办法。如果并购之后一切顺利,用不着合同,当然最好。但是如果出现问题或者分歧,按照合同办事,可以避免节外生枝。把该规范的事在合同里规范好了,对双方都是一个保障。

  并购的前期准备尤为重要

  董旭升:并购走的是立项、执行和整合三大步骤。其中,整合的难度是最大的,而并购前的准备工作却是最重要的。并购前,企业必须想清楚三件事——为什么要并购?上哪儿去并购?为什么去那里并购?

  企业海外并购目的不明确,缺乏全面的战略规划,会导致一系列问题,如收购目标与企业整体发展目标不符,对收购目标的未来发展方向不明确,真正有价值的东西,比如某项技术或者商标等,没有被纳入收购范围,收购后不能整合等。

 

  朱美婷: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。所谓风险,就是收购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,如果对这个企业不知根知底,可能收购之后会被高昂的后续费用拖垮。

  为了避免意外,企业在并购之前,应该请专业人员对目标公司做尽职调查,并且针对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,在收购交割完成之前,提前采取规避措施。例如,如果发现目标公司要给老员工支付退休金,可以通过谈判降低收购价格。

  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,需要通过尽职调查,查清楚目标公司是否是商标和专利的所有人。因为知识产权可以在贷款时作抵押。我们曾接手过一个案子,目标公司的品牌非常有名气,但是这个公司事实上并不是商标的所有者。因为这个公司有过破产重组的历史,商标被私募公司占有,公司只有许可使用权。如果发现目标公司不是商标所有人,我们可以通过谈判,寻找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解决办法,使收购之后对商标的使用权得到保障。同样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在专利或者专有技术上。

 

  郑舒木:在海外并购之前需考虑三个问题:首先,该并购是否符合企业和全体股东的利益;其次,是否与企业整体发展目标一致;第三,要充分分析公司自身是否具备完成境外兼并收购的能力和经验。

  目前,一些“走出去”的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管理经验缺乏,决策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,抗风险能力较弱,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,这都增加了企业“走出去”之后的风险。因此,企业必须建立风险管理体系,形成全球风险管理网络。

企业如何规避海外并购风险2.jpg